妈祖,又称天妃、天后、天后圣母、娘妈,是历代航海船工、海员、旅客、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。妈祖文化肇于宋、成于元、兴于明、盛于清、繁荣于近现代。
渔民在海上航行前要先祭妈祖,祈求保佑一帆风顺,并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,祈求妈祖永保平安!
长期以来,我们的祖先留下不少极为珍贵的渔文化遗物,如周口店山顶洞人钻上小孔、涂有红色的草鱼上眶骨;新石器时代的鱼钩、鱼叉、鱼镖、鱼枪和石制、陶制网坠;仰韶文化的典型标志“人面鱼纹”彩陶盆;山顶洞人脖子上用野藤串贝壳项链;以及遍布各地的渔港、渔文化建筑遗存和古迹。
生活在各地的各民族,在不同的地理环境、气候环境中繁衍生息,形成各自不同的生产、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。
其中生产习俗方面主要有造船习俗、开洋、谢洋习俗、拜船龙习俗、祭小海习俗。生活习俗具有浓郁深厚的民族特色,如贵州苗族的杀鱼节、云南白族的渔潭会、台湾高山族的渔祭节、象山的开渔节及三月三的踏沙滩节等。
旧社会渔民没有文化,靠口授言传把经验传给后人,形成了独特的渔谚语。渔谚语通俗明了,易记易传。
如在驶航和捕鱼过程中,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。谚语告诉人们:“平风平浪天,浪生岩礁沿;发出啃啃响,天气就要变”;“涨潮(时)潮勿涨,渔船莫出洋”;“浑水泛泡,趁早抛锚”;“东风带雨勿拢洋,挫转西风叫爹娘”;“带子雾露猛东风,呒郎向盘轧勿准”。
唐宋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渔文化高潮——文人名家纷纷以“渔”为题材,创作了大量诗、词、歌、画。如唐朝柳宗元的名诗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,再如李煜著名的词《渔父》:“浪花有意千重雪,桃李无言一咏春。一壶酒,一竿身,世上如侬有几人”,又“一棹春风一叶舟,一纶茧缕一轻钩。花满渚,酒满瓯,万顷波中得自由”。
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生动地描写出了渔民的生活。
渔民在生活中有很多忌讳。在船上,要忌双脚悬于船舷外,以免“水鬼拖脚”;忌头搁膝盖,手捧双脚,姿势像哭,不吉利;忌在船上吹口哨,以免“引浪招风”;忌在船上讲“碰石岩”、“碰滩(汰)横”等不吉利的话;吃饭时也有很多忌讳:竹筷不准搁在碗上,意谓船搁浅停产;酒杯、羹匙不可反置,意谓“翻船”;吃鱼要先吃头,意示“一头顺风”;盘中的鱼不可翻身,隐示“翻船”;剩饭菜弃海不能说“倒掉”,要说“卖掉”或“过鲜”,以忌“船倒翻”;遇恶浪时也有很多忌讳:渔民称恶浪为“肮脏浪”,遇到时,渔民就向海里撒米,说是“海开口,鬼讨食”,撒米施食以求太平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“渔”的科普百科知识,请关注中国农业出版社图书《渔业知识小百科》。
本文来源:JN江南体育,JN江南体育官方app下载,JN江南体育官方网站-www.xinsaibeiwenchaolin.com
:400-123-4567
:+86-123-4567
:16609528933
:admin@zdygr.com
:广东省深圳市芦溪县仁电大楼886号